江阴市
水利现代化——兴水安澜惠民生
日期:2011-12-06 来源:江阴市水利农机局 作者:薛丁辉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水利现代化——兴水安澜惠民生
《江阴日报》2013126 
 □薛丁辉
 
水利是现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面对今年夏天持续的“烧烤天”,白屈港调水工程每天调引长江水800多万立方米,全年引水超过9亿立方米,不仅发挥了引水抗旱功能,有效缓解江阴地区的旱情,还促进了江阴城乡水环境的改善,实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处。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以“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各项水利事业呈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引江调水,澄东水系每周轮换一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调水促进了水体流动,以动治静、以清释污,白屈港河、张家港河等主要河道及澄东地区河网水质基本保持在三类以上,通过包括调水手段在内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江阴澄东地区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再现水清岸绿新生态。
 白屈港调水工程是江阴市政府2005年十大为民实事之一,是江阴“引江调水”改善水环境的一项民生工程。江阴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改善江阴城东水环境,在原白屈港枢纽工程的基础上,逐步增建部分调水控制闸,至2008年,白屈港调水工程闸全部建成,形成完整的调水体系。目前,白屈港调水工程主要由1座大型泵站(白屈港抽水站)和13座控制闸以及白屈港河、张家港河等输水河道组成,通过沿江的白屈港抽水站开泵调引长江水,经调水控制闸来控制水流方向及流量,向澄东调水。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和探索,白屈港调水工程运行机制由前期的应急型调水发展到目前的常规化调水,每星期调水4天,每天调水约800万立方米,实现每星期用长江水将澄东水系置换一遍以上。
 2013年,白屈港调水工程已经开泵调水168天,机组运行超过12000台时,动力引水9.0亿多立方米。尤其是今年夏季高温期间,由于干旱无雨,内河水位持续下降,旱情告急。白屈港调水工程在改善水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引水抗旱的功能,白屈港抽水站5台大型机组以满负荷每秒100立方米流量向内河调引长江水。抽水站运行人员顶着泵房内超过50的高温,坚持工作在抗旱一线,即便由于高温致使内墙局部瓷砖掉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连续24小时运行,因为旱情就是命令。通过持续调引长江水,干旱期间内河水位保持在3.6左右的正常水位,有效缓解了整个江阴地区的旱情,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引江调水”通过生态输水使整个澄东水系焕发了生机,水利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汛防旱,除险加固确保安全度汛
 去冬以来,市水利部门积极做好防汛除险加固,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安全度汛。家住祝塘镇景阳村黄泥岗新村的薛顺章告诉记者,“我们那叫大宅浜,地势比较低,经常被水淹,去年底水利部门在河上建成水闸,水位高了水也能流出去了,今年下大雨,我们那也没有受灾,真是为我们沿河的几百户人家办了一件大好事。”
 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市水利部门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准备,从思想、组织、工程、物资器材和预案等方面着手扎扎实实抓好汛前各项准备,真正做到有备无患。针对汛前查出的险工、病闸站等隐患,认真督促、指导各镇(街道)除险加固的工作进度。对流域性的险工隐患、病闸站,认真梳理,本着“轻重缓急,量力而行”的原则,编报除险加固方案,积极对上争取流域性水利工程岁修及防汛应急除险加固资金。今年共落实除险加固经费1071.5万元,其中市级经费568万元,省级经费503.5万元。同时,加强长江涉水建设项目的监管工作,确保长江大堤防汛安全。
 水利部门以信息化提升防汛防旱决策指挥能力,防汛防洪决策支持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完成各类防汛防洪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并能以图、文、声、像等方式提供水、雨、工、灾情实时信息、分析数据和背景资料等全面的信息服务,为防汛抢险、抗洪救灾、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建管并重,重点水利建设有序推进
市水利部门严格按照江阴市与省水利厅签订的水利现代化合作协议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战略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有力,建管水平不断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去年12月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水利工程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全面启动。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加大太湖治理力度,增强武澄锡低片北排长江能力的重要工程之一,工程涉及我市临港、南闸、月城、青阳四个镇(街道),工程竣工后将进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引江调水能力。
实施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改变了过去零打碎敲、分散建设的农田水利发展模式,形成统一规划、综合配套、连片整治的发展思路,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功能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完成了白屈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达8635万元,工程竣工后,旱涝保收田达到有效灌溉面积98%以上,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302万元;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从2010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建设7个镇(街道)8个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工程,总投资达1.32亿元,工程全部竣工后,改善灌溉面积2780公顷,新增喷、滴灌面积近9800亩,节水、增产、节地的年效益合计1508万元,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同时,青祝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等工程加快推进,工程竣工后,区域水环境指标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节约保护,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围绕“2013年江阴将基本实现水资源管理现代化,2015年建成全省一流的水资源管理现代化体系”目标,市水利部门紧紧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三个环节”,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用水效率、推进水生态建设、增强公共管理能力、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五大任务”,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市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
 严格实行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扎实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全市实行了严格的用水总量控制,所有自备水取水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目前全市共发放取水许可证628本,包括209个浅层地下水和419个地表水取水。基本建成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体系,全市90%以上供水、100%饮用水来自长江。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近年来累计共创建27家省级节水型企业,3家省级节水型学校,4家省级节水型社区等。从严控制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全面完成了张家港河、锡澄运河入河排水口整改封堵行动。建设全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全市94.8%的非农取水、12个地下水位,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
 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水利部门科学安排16项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进程,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利港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工程将于年底竣工投运,供水能力达12万吨/天,届时将改变当前我市以长江为单一饮用水源的情形,大大提升我市饮用水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构建“一片四线九带十四点”的水景观水文化水旅游体系,推进南部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马镇-文林河网湖荡湿地型水生态保护区、月城镇西部水利风景区、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等11项水生态文明试点工程,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
 
常抓共管,江河管理保护力度加大
 家住月城镇双泾村的孙金亮,对河道整治举双手叫好。他说,“我就住在黄港河边,以前没有人管理,芦苇丛生,垃圾遍地,水臭得不得了,鱼都不能养,现在有人专门管理,水质变好了,我们现在用河里的水浇灌葡萄。”像孙金亮一样,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绿了,河景变美了。
 目前,全市各镇(街办)都建立了统一管理的专职队伍(市管河道78人、镇村河道335人),100%覆盖了各级引排河道,专职管护员全天候地开展巡视、保洁、管护工作。各地通过进一步深化水法规宣传工作、提升爱河护河意识、组建河道保护志愿服务组织、推行企业河道管理责任书、堵截企业污染源头、加强河道执法、打捞沉船、优化保洁队伍、强化检查考核等手段,确保河道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全市河容河貌整洁有序,河道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我市继续开展“截污水、拆违章、清淤泥、驳河岸、调活水、绿河堤、穿新衣”等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推进沿河排污口的排查和封堵,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镇村河道轮浚整治和境内航道改造等,极大地改善了河道环境面貌。同时,按照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健全河道保洁管护网络,配备河道保洁设施,严格河道绩效考核,全面实施河道立体管理,河道长效管理向纵深推进,从机制上确保了河道长治久洁。
为了遏制水事违法行为,市水利部门充分利用局水利现代化建设成果,在主要河道、河段安装了10个全球眼摄像头,严格执行水行政执法巡查制度,协调公安、海事部门开展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百日执法在一线”活动,全力遏制长江非法采砂,构筑严密的长江防线,初步实现了违法行为由事后查处向事前扼制的转变。今年以来,共组织巡查9000余人次,发现并及时制止各类水行政违法行为50余起。
 
 
参赛类别:业余水利通讯员
作者:薛丁辉 13812581695 江苏江阴市澄江中路9号1316
 

上一篇:市江港堤闸管理处:兴水安澜惠民生

下一篇:无

江苏水利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封面授权,禁止使用 联系电话:025-86338888
备案序号:苏ICP备120758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