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
苏北库区移民的幸福生活--连云港市赣榆县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日期:2014-01-20 来源:赣榆县水利局 作者:王静 薛诚 张维涛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提示:

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颁布实施,江苏省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省政府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与此同时,江苏省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为探索和规范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机制,促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顺利实施,决定将我县作为试点,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先后修建了石梁河、小塔山、八条路3座大中型水库,其中石梁河水库位于我县、东海县和山东省临沭县交界处,小塔山水库、八条路水库在我县境内。这3座水库在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为全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我县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的移民涉及全县15个镇169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现状移民97525人,省核定62099人,其中原迁现存移民27435人,后代移民70090人,移民数占江苏省1/4强,占连云港市的一半。

2006年12月6日,全县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工作,围绕《后扶规划》与《两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规划》,全面展开。时至今日,已经过去整整七年时间,我县在省水利、移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移民后扶,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受其福泽,全县库区移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北库区的移民们,完成了从贫穷困苦,到解决温饱,再到发家致富的不断升级,现在,过着稳定、和谐、幸福的生活。


移民生活篇
好政策带来好日子


【实录】
初冬时节一个晴朗的上午,移民村班庄镇朱孟村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之中。村中平整的水泥路长长地伸向远方,高大宽敞的楼房整齐地排列,农户里偶尔传出孩子的嬉闹声,路边玩耍的狗狗们追逐欢跑着,这一切,都让这个偏远的移民小村,愈加显得宁静而祥和。在村子东西主干道的东侧,一座两层小楼的人家因为大门上悬挂着两只大大的红灯笼,而格外引人注目,门半掩着,门上的大红喜字透露出喜庆的信息。
推门进去,主人李庆祥满脸笑意地迎了上来。询问得知,家里果然有喜事,昨天刚娶的儿媳妇。女主人端来喜糖,客气地散发给我们,刚一说话,脸上已然笑开了花。
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家,只见沙发、组合柜、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家俱与电器一应俱全,充分显示了主人生活的殷实与舒适。
闲聊中,李庆祥告诉我们,自己家里共有9亩地,其中5亩种植黑莓,4亩种植草莓,每年的收入都在7、8万元左右。“乡亲们家家都在种,收入都很可观。2011年我家盖了这三上三下的小楼房,日子过得好着咧!”李庆祥高兴地说,“黑莓草莓生产都离不了水,村里利用移民后扶资金,不仅修了水泥路,修了下水道,还修了生产沟渠,为我们的种植提供了保障,带来了好收成。”农民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极富感染力,让我们也不由地替他高兴。
李庆祥的母亲田茂华老人今年73岁了,她和75岁的老伴李入乐,与村里所有的老人们一样,属原迁移民,为了修建石梁河水库,搬迁到朱孟村。田茂华穿着簇新的棉衣,乐呵呵地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她告诉我们,老俩口每人每年都能领到600元的原迁移民直补资金,零花足够了,“都是靠着党的好政策,才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老人感慨地说。

【链接】
移民后扶政策实施以后,省移民办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委托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对我县的移民后扶工作展开监测评估。2011年10月,江河中心通过广泛调研,出版《赣榆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报告》,指出,2006年以前,赣榆县库区移民历史遗留的问题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住房简陋难以安身,交通闭塞生产生活不便,饮水困难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教育落后,就医困难,移民心态不稳上访率高。
时至今日,这“八宗罪”,在我县的移民村中,已不复存在。经过省移民部门的精心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经过多年来的后期扶持,各移民村基础设施均得到极大改善,大街小巷修了水泥路,装了路灯,使移民村组道路交通水平达到甚至超过相邻村组水平;村内有了下水道,解决了污水遍地问题;建设了移民生活小区,为移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引进服装、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村,为移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通过项目扶持,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灌溉条件改善,种植、养殖业蓬勃发展,移民收入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3830元,提高到2012年的8854元,促进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在全面征求移民意见后,我县确定后扶工作实行原迁移民资金扶持,移民后代以村为单元实行项目扶持两种方式进行。截至2013年底,共计发放原迁现存移民直补资金11789.85万元,实施后扶项目1961个,资金15274万元;两区资金项目393个,资金16324.58万元。项目种类繁多,点散面广,包括水泥路532.43公里、桥梁137座,农村安全饮水管线118.64公里,新建文体广场1290平方米,灌溉渠道186处,卫生室1535平方米,路灯2732盏,幼儿园1130平方米,电灌站43座,农田水利配套建设等一些公益设施。
省相关部门对我县的移民后扶工作也倾注了大量心血。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多次专题下发文件,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管理办法、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项目的管理等,均进行了指导与扶持;省移民办党支部还积极与小塔山水库管理处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省移民办主任、党支部书记朱德伦多次来到我县,开展结对共建、帮扶和“送温暖”活动,指导库区发展,为困难党员和库区群众送来了殷切的关爱。


农业发展篇
好项目铺就致富路


【实录】
站在金山镇移民村徐韦湖村的“水上山”项目现场,放眼望去,碧绿的麦苗,在冬日的阳光下舒展着腰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要诉说来年将有的好收成。一座座洁白的放水房,每隔一段距离一座,有序坐落在麦田之中。2009年,我县利用八条路水库除险加固的机遇,在该村修建了两区项目---水上山项目。
闻讯前来陪同采访的村委会主任韦军方告诉我们,水上山项目,为村子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大用处。“我们村属丘陵山区,在中型水库八条路水库的上游,以前,水库里的水农业生产一滴也用不上,庄稼全是靠天收。水上山项目建成后,正逢2010年严重干旱,我们村的农作物引来水库水浇灌,获得了大丰收,不仅没减产,还比往年产量高出了很多。别的村看了,只有羡慕的份,因为金山镇的移民村为数不多,别村没有后扶资金,加上建设时正逢水库加固的机遇,现在就是想建,也建不起来喽。”
指着几百米之外一处繁忙的建设现场,韦军方告诉我们,那里是沃田蓝莓公司赵总在村里建的蓝莓种植基地。“总规模要建到1000亩左右,去年建了200多亩,今年新扩100亩,流转了我们村的土地,每亩1年补助1000元,老百姓还能到公司去打工,每天工资80-100元,一季下来,光在蓝莓基地打工的收入,就能有七八千块呢。”
据介绍,沃田蓝莓公司的赵总当初来金山镇考察建设蓝莓基地的时候,镇党委曾推荐他到别的村里建设,但赵总一眼就看好了徐韦湖村。“赵总曾告诉过我,要来我们村,就是奔着我们的水上山项目,依托项目建基地,省钱也省心。”韦军方告诉我们。
徐韦湖村曾是金山镇的落后村,现在却成了变化最大的村。2007年开始实施后扶项目以来,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按先急后缓原则,先后通上了自来水、修建了村庄道路、生产桥梁、生产渠等,水上山项目更是为村庄的发展、为村民的致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我们从落后,到现在的领先,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移民后扶资金和项目,让我们村百姓受益太多,让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村民们都非常感激。”韦军方由衷地说。

【链接】
徐韦湖村处于金山镇丘陵地区,田间灌溉工程配套不齐,大部分地块需提水灌溉,移民村用水成本较大。水上山项目于2009年得到省移民管理部门的批复,工程建电灌站一座,铺设U-PVC管道,配套高压水泵3台套,电器设备2台套,泵房一处,放水房15座,共投入资金118.6万元,其中两区资金87.43万元。
电灌的修建,改善了灌溉条件,大幅节约了农业用水,并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亩可增加效益120元,3650亩可增加收入43.8万元。
移民村后扶项目的实施,由村民自己决定,政府监管资金,一切都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程序进行,并根据移民需要,按照先急后缓原则逐步实施。施工中,由各移民村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监理小组,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督,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使后扶工程的质量普遍优于其他工程。
同样,塔山镇利用“两区”资金113万元,在陡沟村兴建了万头猪场,所有移民均可参股,并充分利用猪场排泄的废物修建沼气池,既增加了移民经济收入,又低碳环保,效果明显。我们采访时遇到了移民养殖户朱波,他家的养猪数量多达2000头,年收入超过百万元。沙河镇2010年利用两区资金492万元,在四季田园蔬菜园区,建电灌站、生产桥、道路硬化等配套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蔬菜2600亩,带动移民致富,人均增加收入600元以上;2010年又经过两区项目投资60万元修建基础设施,引来客商投资兴建五谷丰登休闲度假村,建成集休闲、旅游、度假、观光为一体的全省一流的农家乐园,让周边移民实现了家门口打工的愿望,并带动了附近商业的发展,助推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民生基础篇
大投入产出大实惠


【实录】
紧挨着小塔山水库的塔山镇探马村村东,隶属县水利局的塔山水厂,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工程,利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结余资金1794.25万元。这是目前为止,我县后扶工作进行的单体最大的投资项目。
在工程建设现场,县水利局建设科高级工程师赵德龙带领我们进行了参观,他和同事们每天都坚持在建设一线,为施工提供技术指导。我们看到,新建的絮凝池、深沉池、滤池、清水池等均已完工,大小四台水泵也已安装完毕,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赵工介绍说,配套用水管网入户工作也已完成,近期将全面开通,届时,加上已建成的一期日供水10000吨,塔山水厂生产规模可达40000吨/日,能解决塔山、城西、班庄、沙河、青口、宋庄、墩尚等镇约9万移民及众多非移民住户的不安全饮水问题。
走进移民村探马村,79岁的孙兴学老人正在村边与84岁的仲济升老人闲聊,得知我们想了解自来水入户的事情,孙兴学热情地带领我们到家里去看一看。院子里,自家打的水井上覆盖着几层薄膜,看来早已是弃之不用了。打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老人高兴地告诉我们:“以前没有自来水,自家打井用水,费钱费力不说,水质还不好,现在自来水已经通上两三年了,给俺和老伴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方便了不说,还干净、安全。没想到俺们到老了,还能用上这干净方便的水,共产党好啊,什么都想到了,我们移民的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了!”

【链接】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香云在2012年3月19日发展研究中心参阅报告中,发表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成效、挑战与对策---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一文,文中指出,按照国家后扶政策资金来源渠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后扶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加上政府性资金向两区的倾斜,后扶资金规模更大。在后扶政策实施五年后,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已明显改善的状况下,如何继续利用好现有成功经验和模式,用好管好这部分资金、有效发挥好资金效益对维护移民稳定和两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赣榆县在这方面,大胆创新,做出了有益尝试。
2012年以来,鉴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结余资金项目投入量大,县水利局成立专门建设处,对结余资金项目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实施,建立独立的财务及项目管理体制,确保程序完善、工程合格、资金安全。同时,所有结余资金项目的施工及监理标均在省水利厅网发布招投标公告,招投标过程由市、县纪委部门全程监督,财政、发改部门全程参与。
塔山水厂扩建工程,就是我县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在上级移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兴建的民生工程,也是目前为止全县单体投资最大的后扶项目。至发稿时,项目已开通试运行,幅射多半个县域,解决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并预留一部分供水能力,作为今后农村及提供部分工业用水的预留空间。同时,塔山、城头、城西、金山、海头、赣马等镇部分水厂将实现并网,对进一步改造农村水厂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城乡统筹篇
新生态寄情新希望


【实录】
坡石桥村位于班庄镇欢墩片区,全村共有原迁移民455人,移民后代1453人。2011年,该村顺利通过了省考核验收,成为全省首批生态示范村。
还未到村庄,村头南北跨度数百米的文化长墙便首先映入眼帘,洁白的墙体,砌以波浪形的黄色瓦砖做收口,墙上用漫画、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华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展示。村东西主干道上,水泥路面平整干净,两旁种满了银杏、石榴、柿子等果树与绿化树木,路灯、垃圾箱等配套设施有序排列,整村生态优良,令人赏心悦目。
在村部办公室,村支部书记周怀利和会计孟宪福热情接待了我们。谈及后扶资金对该村的支持,两人言语间充满了感激。周怀利告诉我们,2011年村里创建省首批生态示范村,共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对村庄进行创建改造,其中40多万元就是用的移民后扶资金,修路、修下水道、绿化、亮化等,这笔资金对村庄建设帮助很大。周怀利说,村里因为注重生态,基本不上工业项目,村集体收入并不宽裕,近年来,移民后扶资金每年都有40多万元,这些钱用于村庄建设上,为全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大贡献。
“今年的后扶资金现在已经到位了,我们正在进行村东小巷的下水道铺设,这几天正在施工。有后扶资金作为村庄建设的支撑,我们对村庄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周怀利高兴地告诉我们,并引领我们到施工现场去参观。
      我们的采访,历时数天。期间,见到最多的,是移民的笑脸;听到最多的,是移民的感激;触动最大的,是移民的质朴。就象县后扶办霍刚主任说的那样,做移民后扶工作,哪怕你只给了最小的帮助,也能换来移民最大的感激,这种感恩,让人感动,也愈发坚定了我们做好移民后扶工作的决心。

我们庆幸,国务院出台了这样一份惠民好政策,让移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庆幸,省、市、县水利、移民部门责任靠身,把好政策落实好,实施好,切实为移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为了水利工程的实施,移民们牺牲了自己的小家,成就了水利事业,惠及了我们的大家。过了这个“七年之痒”,我们做好后扶工作的经验更多,信心更强,资金也更充足。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投入资金的越来越多,随着后扶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实施的愈加科学,移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滋润,越来越幸福!

 

【链接】
因为创建,坡石桥村的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庄整体绿化率和亮化率均达3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99%,网络电视入户率98%,电话入户率100%,改厕率98%,到目前,已栽植环保苗木2000多棵,改造下水道21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增设垃圾箱200个,全村“四横九纵”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
由于移民后扶项目种类繁多,点散面广,我县以移民居住集中的班庄镇为重点,选择村庄整体规划较好的坡石桥村,积极参与村后扶项目的确定与实施,因势利导,以村民意愿为前提,几年来共计投入后代后扶资金279.47万元,为该村建设水泥路、下水道、路灯、绿化、文化长廊等项目,打造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2011年10月27日下午4时左右,水利部稽查组来到坡石桥村,就后扶政策落实情况,与移民进行了座谈。在设在县水利局的县移民后扶办,我们在档案中找到了当时的座谈纪录。稽查组问移民,每年的600元钱是否及时领到、水泥路是否都修到了家门口、家里电器手机是否都有、是否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时,都得到了移民的肯定答复。对于村庄建设,移民们更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内心最真挚的感激:“以前村里下雨,到处都是污泥,出不了门,现在特别干净,中央的政策好,赣榆的做法好,如果钱全部发给个人,后代项目没有了,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现在做了项目,村里变化大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象班庄镇一样,塔山镇也是我县移民居住相对集中的镇,利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结余资金,总投资469.24万元,建设塔山镇商业街金鑫大道路面、路灯、排水工程,拟建以金鑫大道为核心,覆盖方圆30多平方公里,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农贸交易市场,为塔山镇移民和当地居民提供商业载体,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江苏水利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封面授权,禁止使用 联系电话:025-86338888
备案序号:苏ICP备120758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