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建筑物工程配套率低,基础设施很难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部分乡镇灌排设施较少,导致“旱天灌不上,涝时排不出”。为了改善乡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全力打造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我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精心规划,通过全省竞争立项,成功获得第四批重点县立项资格。今年我县共投入资金3430万元,实施2012年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重点县项目。
据县水利局农水科科长周明球介绍,2012年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重点县项目位于百禄、新集、三口3个乡镇12个行政村,建设小型节制闸30座,拆建、改造灌溉泵站16座,改造建设渠系建筑物1520座,整治渠道126.96公里,其中混凝土衬砌渠道82.5公里,疏浚中小沟36.46公里,土方18.19万方。据了解,该工程于今年2月初全面开工建设,6月底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实施后灌区灌溉保证率可达80%以上,排涝标准达10年一遇,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6提高到目前的0.60,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4万亩,改善排涝面积2.9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2.35万亩,年节水量达163万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坚持实行“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科学安排、强化管理、精心施工,建立了从工程设计、施工招标到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网络,实行质量分级管理,分级检查;加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监理工程师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加强建设质量控制,实行事前指导、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相结合,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并邀请市质监部门参与质检验收工作,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
县水利局总工程师马玉国谈到项目建设时高兴地告诉笔者:“我们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知名品牌,我们请的监理公司都是省市知名企业,每项工程我们都按照验收标准严格执行,确保我们的每一个项目都成为精品工程,真正把这一项惠民实事落到实处。”
为全面提高工程效益,我县水利部门先后推广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渠道生态防渗技术,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促进生态平衡。混凝土防渗渠道每隔
据了解,我县在加强重点县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建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对乡村的小农水工程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落实管理主体,实现个体得益与工程长效管理良性互动;对中型以上工程建立县管和镇管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工程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力争把项目区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 (李敏 徐建赟)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