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洪泽区地处淮河下游,西接洪泽湖,东靠白马湖,南临淮河入江水道,北濒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之美誉。
近年来,洪泽区水利局牢牢把握水利发展新形势新机遇,以水利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推行“五位一体”管护新模式,融入“互联网+”模式,打造“数字灌区”,抓改革、强建设、求发展,坚定探索改革兴水惠民的新路子。
推行“五位一体”管护
启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洪泽模式”
2013年,洪泽被列入全国55个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工作的试点县,岔河镇被列入全市试点镇。2014年11月,洪泽区又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13部委联合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任务,全国仅有洪泽区、安徽定远县和四川巴州区三家试点区。
围绕改革试点,经洪泽区委区政府同意,该区水利局创造性的提出“五位一体”的管护思路,整合了规划、交通、林业等部门下拨的各项资金,即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农村环卫保洁、农村交通设施管护、农村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农村公共活动场所管护五位合一。
“以前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不仅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而且水事纠纷也不少”洪泽区水利局工管科长吴银杰介绍在实施“五位一体”管护后,该区明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明确了管护责任、落实了管护经费,并实施科学的督查考核,建立了区情、水情和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管护机制。从近几年的管护督查情况来看,该区农村沟渠等水利工程管护、村庄环境、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改善,做到了沟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2017年5月,洪泽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理机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淮安市的验收。谈起改革带来的红利,岔河镇唐圩村大寨泵站的管护员唐太兵赞不绝口:“自从实施了五位一体管护,我们村子变美了,水更清了,河流也畅通了,还能通过竞争承包管护额外增加收入,干得好取得优秀名次还有奖励拿呢!”
建设“数字灌区”
灌区管理实现精准智能远控
针对灌区管理现代化水平低、供水调度机制落后、管理成本较高,操作实时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该区水利局以周桥灌区建设为试点突破,融入“互联网+”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灌区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
周桥灌区投入600万元,在灌区关键取水口、骨干渠道构建灌区通信网,并衔接灌区管理所的计算机局域网,建立起覆盖全灌区的信息网络。铺设23个灌区主要渠系闸门自动监测控制系统,设立46个水位监测点、23个视频监控点,建立南北2个气象监测站,完善灌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自动化控制以及灌区管理信息化支持系统,搭建统一应用平台,在灌区管理所设立管理控制调度中心,实现灌区各管理节点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走进周桥灌区管理所的控制调度中心,便可见到一块信息一体化大屏,其上显示着各类管理数据和视频图像。轻点鼠标,即可针对不同情形作出准确、可靠、迅速的反应,有效调配响应水利设施。据了解,该系统还具备自动化运行监视、事故报警和视频监视系统,大大提升了工程运行管理的安全性能。
“以前“跑断腿”,现在心里美!”说起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所所长陈中飞竖起大拇指。他介绍,“数字灌区”不仅节约了灌区管理的人力成本,真正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而且精准性、时效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巨大提升。“数字灌区”可有效保障灌溉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保证率和利用率,增强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从而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强力支撑。
据悉,洪泽区接下来还将逐步把周桥灌区信息化系统扩展为全区农村水利息化系统,做好与洪金灌区信息化建设衔接工作,实现“面上工程信息化、骨干工程自动化、灌溉配水科学化”,全面提升灌区综合管理水平。
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突破,多年来,洪泽区水利局始终秉承着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坚定每一次都紧贴水利兴水惠民的需要,不断尝试,稳步建设,为打造水美洪泽水利努力前行。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两地一河筑美景 生态韵动新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