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
昔日“水上漂” 今朝安居乐陶陶
日期:2015-11-13 来源:高邮市水利局 作者:陆增来 王元林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昔日“水上漂” 今朝安居乐陶陶 
  --------------------------------------------------------------------------------
  第3722期 要闻版   出版日期:2015-11-13

  □本报通讯员 陆增来 王元林
  过去长期居住在江苏省高邮湖东岸界首镇金墩村的渔民,终于告别了年年受涝年年灾的历史,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安置房,既畅通了高邮湖的泄洪通道,又提高了渔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标志着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渔民安置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
  靠岸而居
  生态、秀美、神秘的高邮湖一望无际,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北与洪泽湖水系相连,南与长江水系相通,东临江苏高邮,西接安徽天长,为淮河入江水道。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高邮湖以其宽广的水面、丰饶的物产,吸引了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地的一些渔民前来集结,他们终年以捕鱼为生,以船为家,靠岸而居,与高邮市界首镇隔河相望。随着渔民的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渔民组建成了一个小渔村加强管理,取名金灯村,后更名为金墩村。
  上世纪80年代起,金墩村陆续建起了砖瓦结构的房屋,通了电,建起了村部、学校、卫生所、水厂和小卖部、机器修理部。依傍在湖堤下的一条南北向水泥路连接着村头村尾,这是村子的主动脉,全长1.5公里,两旁散落地安置着各户渔民。据渔民胡宝山介绍,这里的渔民没有其他手艺,只能靠捕捞维持生计,随着湖区渔业资源的匮乏,渔民们的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活维艰。
  1990年以来,渔民响应地方政府号召,改“掠夺式”捕捞为“造血式”养殖,每个劳动力分到了50亩左右的水面,专门从事螃蟹、花白鲢、草扁鱼等水产品养殖,经济状况有所好转。
  然而,由于金墩村地处淮河泄洪通道,每年夏季来临时,渔民的生产、生活都随时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特别是1991年和2003年发大水时,高邮湖水位壅高至海拔9米以上,大部分渔民住家都浸泡在水中,苦不堪言。
  贯穿南北的京杭运河将金墩村和界首镇一分为二,渔家子弟上学、渔民采购生活日用品等都要赶渡船,遇到家用电器等出故障,也不能及时修复,生活极为不便。
  利好叠加
  2011年12月,总投资34亿元的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旨在大幅度提高淮河洪水出湖入江能力,金墩村312户渔民是此项工程中整体搬迁和集中安置对象。当这一消息传来时,渔民们奔走相告:“我们这些靠湖吃湖的‘渔花子’,终于要有自己的新家园了。”
  负责征地拆迁的治淮工程高邮市水利局征迁办经过多轮调研论证,决定在永安村投资6000万元,征地65亩,新建建筑总面积4.2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同时在安置区内配套建设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卫生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
  针对现有拆迁补偿资金与建设现代化居民住宅小区存在巨大资金缺口的实际困难,高邮市水利局与界首镇党委、政府迎难而上,创新方法,加大配套资金筹措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保障征地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江苏省水利厅、扬州市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处和高邮市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市水利局多次召开协调推进会,在加大拆迁工作进度和矛盾协调力度的同时,加强配套资金落实,累计补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此外,界首镇还在高邮市房管局的支持下,以金墩村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争取到300万元的省级专项扶持资金,多渠道化解渔民安置小区工程建设资金瓶颈难题。
  为渔民申请、办理政策性减免和扶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让渔民如沐春风。高邮市水利局和界首镇在金墩渔民安置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争取了高邮市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一个用电项目就节约投入近500万元。
  用较低的价格住上优质舒心的安置房,是对金墩渔民的郑重承诺。据施工方介绍,渔民安置小区主体工程和基础配套设施的整个建设成本,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而给移民的实际价格是一、四层每平方米1050元,二、三层每平方米1080元,远远低于镇区同类地段、同类房屋的价格。同时,对拟安置的渔民也给予了80平方米最低住房面积的保障,超过安置面积部分每平方米只需增加400元的差价,实现了所有搬迁渔民都居有定所。
  渔船停靠、渔具存放是渔民又一个心患,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也是制约搬迁进度的焦点。高邮市水利局从切实解决渔民的渔船停靠和渔具存放的后顾之忧出发,决定兴建渔船避风港,并积极向上申报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审批等工作,最终敲定了这一民生工程。工程的落实,让金墩渔民因搬迁又收获了一项“红利”,赢得了渔民的赞许和支持,同时也促进了搬迁工作的进度。
  民意为先
  金墩村渔民整体搬迁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惠民的民生工程。高邮市水利局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多方汲取民智,甘当配角和推手,终使移民工程得以完美“收官”。
  向渔民亮出安置政策“家底”,实行阳光运作,从而打消渔民心中的疑虑,是顺利推进房屋评估、协议签订、土地征用、安置房建设等阶段性工作的法宝。2013年5月,高邮市水利局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印发了《关于界首镇移民拆迁安置的操作和政策说明》,制定了《界首镇淮河入江水道搬迁及安置方案》,明确了移民拆迁安置搬迁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程序,为依法实施拆迁安置提供了政策依据。自征迁工作启动以来,工作人员顶烈日,冒酷暑,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加快签约进度,顺利完成312户渔民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在渔民安置小区建设过程中,征迁办把渔民的合理诉求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并让渔民当参谋、做监理,力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镇政府按照打造一流小区、示范小区的要求,根据渔民家庭成员的多少,设计了80、100、120平方米等三个不同面积的户型,供渔民户选择;小区附近有一家养鸡场,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将影响渔民入住后的生活环境,也不符合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高邮市水利局与界首镇会同环保部门迅速动员该养鸡场实施了搬迁;随着界首运河大桥的开工在即,为了方便渔民出行,积极做好安置小区旁的京杭路扩容工程,打造便捷交通。
  今年6月28日,高邮市水利局和界首镇组织渔民开展了“摇号定序、抽签选房”活动,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现场醒目部位对安置房源平面图、小区户型分布图、拟照顾安排在一层特殊户名单等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建设处还派人前来参加观摩和监督,高邮市公证处对此次电脑摇号分配过程给予全程公证。
  实施金墩整体搬迁,圆了金墩渔民数十年的安居梦。但安居还要“乐业”。面对渔民提出的这一课题,高邮市水利局多次与界首镇政府对接,积极谋划渔民今后的谋生“出路”。首先从理顺湖面养殖关系入手,就渔民反映的湖面承包事宜进行调研,在相对集中、集约规模、保证利益的前提下完善湖面承包关系,确保移民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行“走出去”战略,让金墩移民掌握一定的技能,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对年老体弱、无收入的老人给予生活补助,并就金墩移民生活保障问题提出建议,请求上级政府给予解决落实,确保金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从昔日的“水上漂”“渔花子”,到今天的安置区、新市民,金墩渔民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航程。









上一篇:为让农民吃上优质自来水——高邮水利现代化之东北片区域供...

下一篇:昔日“水上漂” 今朝安居乐陶陶

江苏水利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封面授权,禁止使用 联系电话:025-86338888
备案序号:苏ICP备120758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