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徐州市:城乡统筹补短板 创新推进求实效 奋力提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水利保障能力
日期:2017-01-16 来源:甘莉琼 作者:甘莉琼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之年。在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大局,扎实推进工程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加强管理提升,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实现“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强化统筹,加速推进城乡水利(务)一体化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城乡共饮优质水的重大民生部署,利用三年时间,投资86.5亿元,实施七项工程、建立三个机制,全市市区和各县(市、区)将实现“同水源、同水质、同管网、同服务”供水新格局。2016年5月召开动员大会以来,已完成投资15亿元。

推进城乡污水延伸治理。按照提升市区、提标城区、扩大镇区、启动村庄的总体工作部署,加快工程建设,建立运营机制,市、县、镇三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分别达92.7%、91%、65%。村级污水集中治理试点全面启动实施,完成100个试点任务。

推进城乡排水扩面提标。针对去年6月下旬连续大到暴雨过程和10月降雨量异常偏多情况,超前防范、城乡统筹、科学调度,共排水3.4亿方,保障了城乡生产生活秩序和农村粮食丰收。突出沟、塘、河、库、湖连通建设,编织水网体系,创新管护保洁,成功创建3个美丽库区,10个镇、96个村获评省水美镇村。以补缺补短、系统治理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市镇村河塘水系连通治理实施方案》即将出台实施。

推进城乡节水同步提升。深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2016年全市推广农业管道灌溉面积6万亩,推广利用中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约8000万吨,利用率达25%;突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率先编制完成徐州市水资源管理双控行动方案大纲;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11条措施,完成省级节水载体创建任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作用不断凸显。

推进城乡用水统筹调度。针对我市4-5月缺水时段,积极争取省水源支持,省通过江水北调去年向徐州补水14亿方,通过南水北调向微山湖下级湖补水2亿方,补水总量历史最多,利用南水北调保障徐州用水也是首次,保证了全市城乡发展、人民生活、航运及“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水环境用水需求。

二、力促创新,纵深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抢抓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机遇,以工程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作保障,分别实施了以市区主要河道、市区“七湖”及城乡结合部小沟河为重点的“水更清”行动计划三期工程,分别投资14亿元、8.5亿元和6.4亿元,探索“控源截污、水系贯通、水质提升、生态修复、资源利用”等工程措施,和“河长制”管护、标准化保洁、水质公示、综合执法等监督机制。目前徐州市区水系贯通、活水畅流,并实现源头净化、清水进城,打造了一城碧水。

创新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示范。抢抓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机遇,创新推进“河长化协调、标准化管护、市场化保洁、长效化监管、综合化执法、考核化评比”六化管理机制,探索推进河湖“证权化、信息化、法治化和风景化”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管护经费。全面推进划界确权,除省厅要求骨干河道外,扩面至大沟级以上河道及水务工程。去年5月我市受水利部邀请参加会议作了河湖管护经验介绍,做法在全国推广;10月《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媒体来徐采访报道;11月中央电视台来我市专题采访“河长制”。

探索“小水”体制改革新型模式。在完成铜山区省级试点和32个试点镇改革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并基本完成,涌现了“利用资源收益、促进管护改革”的睢宁模式、“财政保障、协会管护”的铜山模式和“养护公司管养、合作组织巡查”的丰县模式等。全市共发放权证71300本,发放率95%,筹集管护经费9519万元。

开创水利投资改革成功范例。积极拓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渠道,全市水利水务完成社会资本合作投资61.6亿元。骆马湖水源地及原水管线PPP项目作为全国首批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开创我市水利(务)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

三、狠抓建设,持续加力水利(务)项目投资

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最大的效益来自规划,最大的节约来自设计”的理念,在完成徐州市“十三五”水利(务)发展规划报批的基础上,全年完成16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市县水利水务两级规划体系全面建立。

加快工程建设。全年实施水利水务工程48项,完成投资5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了总投资27.1亿元的骆马湖水源地及徐庄水厂工程,市民喝上优质水的期盼得以实现。沉淤161年之久的黄河故道中泓全线贯通,为沿线高滩地区脱贫打下了坚实水基础。农村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2.8亿元,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3.2万亩、旱涝保收田14.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5.3万亩,完成农村河道疏浚整治3206万方,解决了127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严格建设管理。不断加大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推进建管体制改革,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全年35项水利水务工程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并发挥效益。

四、合力攻坚,勇于担当“三个作用”使命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省十三次党代会赋予徐州新的使命,要求徐州“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在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明确徐州新的定位。我们将把发挥“三个作用”作为引领徐州水利水务发展的行动总纲,强化创新驱动,着力补齐短板,勇于作为担当。全年计划完成水利水务投资54.33亿元,重点推进“866”工作计划:

实施八大工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尽早让全市人民共享安全、卫生水。实施南水北调配套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彻底解决微山湖西地区用水历史矛盾困难问题。实施黄河故道水源配套工程,保障黄河故道有水可蓄和有水可用。实施黄墩湖滞洪区调整建设工程,为黄墩湖扶贫片区提供水安全保障。实施农田水利和镇村河塘连贯工程,努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和农村水环境。实施市区黑臭河道治理和镇村污水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实施智慧水利工程,全面提升水利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施运行管理工程,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深化六项改革。深入推进河长制,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任务。深化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和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改革,做好河湖、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和水生态空间确权。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推进市、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监管和水价机制建立,推进市区、县(市)区供水规范运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计量供给、定额管理和按量计费试点。完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

强化六项管理。强化水资源“双控”管理,强推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强化水利水务规划利用管理,提升水利水务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强化水利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努力建设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强化水利水务工程运行管理,提升市、县、镇、村水利水务工程运行整体水平。强化水政执法标准化建设管理,推进水政监察体系、基地、装备、执法、信息标准化建设。强化行业队伍能力提升管理,打造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的水利队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