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江苏水利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奋力克难的一年。面对太湖流域特大洪水,苏南运河、水阳江及秦淮河流域超历史洪水,全省上下凭借较为完善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依靠科学组织与优化调度,成功实现了“大汛之年无大灾”,全省无一人因灾死亡,无一重点水利工程失事,重要基础设施运行基本正常。
这一年,是深化改革的一年。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江苏持续深化河长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铺开,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建管体制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这一年,是力度空前的一年。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投资120亿元以上、农村水利投资109.8亿元的“双百”工程。重点水利建设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农村水利和民生水利建设提速增效,改革红利普惠于民;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河湖水域生态环境日趋向好。
这一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年。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服务“双百工程”行动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江苏水利工作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大局,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实现了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开局,谱写了水利事业惠及千万人民的壮丽诗篇。
防汛减灾彰显成效保安澜
2016年汛期,对江苏水利人而言注定是令人难忘的:太湖地区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苏南运河沿线、秦淮河流域等地多个站点水位突破历史极值。
面对如此严峻的洪涝灾害,江苏省防指在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坚实的工程基础,实施精准调度,化险于危急中,引洪水入江入海。在迎战这场特大雨洪灾害中,省水利厅主要领导始终坚守抢险救灾第一线靠前指挥,汛情紧张时,日夜坚守在防汛指挥中心连续作战20多天;厅领导班子先后18次带领专家组,深入到汛情严重的险工现场,组织抢险抗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各级党组织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安排,厅系统2000多名党员放弃节假日,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抢险行动中。
令人欣慰的是,全省无一人因灾死亡,重点水利工程无一失事,电力、交通、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运行基本正常,成功实现了“有大水无大险、有险情无大灾”的抗灾目标,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据统计,汛期全省减淹耕地210.5万亩,减少受灾人口54.6万人,防汛抗洪减灾效益约为98.5亿元。
有形的力量与无形的保护综合作用,高效运转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架筑起江苏城乡防汛抗旱的安全屏障。
改革攻坚破冰前行促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寻求难点突破。2016年,江苏始终把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划界确权、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全力攻坚。
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江苏持续深化河长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制定河道管理标准化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理论总结和实践提升,为全国推行河长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 积极开展河湖管理创新,成立了省洪泽湖管理委员会,开展洪泽湖网格化管理试点,各级“湖长”和网格长全部到任,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基本完成。
江苏在先试先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出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较全国层面要求提前5年,目前已建立省级层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75个涉农县(市、区)编制了实施方案,稳妥推进一县(市、区)一乡镇(灌区)一试点工作。
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扎实开展,初步构建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的制度和标准体系,省水利厅与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联合发文下达2万多公里年度划定目标,初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划定制度和标准体系,目前全省完成13个省级试点任务。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巩固试点成果,推广改革经验,上下联动改革局面基本形成;涉及改革县基本出台实施方案和全部制定管护制度;132万个小型水利工程已明晰产权112万个;规范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729个。
水利投融资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频频出招;水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显成效,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崭露头角;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水利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彰显新作为。
以试点探索,带动难点突破。2016年,水利改革试点破冰前行成为这一年的独特记忆,一幅幅蓝图正在转化为全方位治理后的累累硕果。
基础设施全面发力强保障
国家把加快水利建设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对水利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江苏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全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水利建设总投资达120亿元。
一年中,太湖治理新孟河工程全面启动,望虞河西控工程开工建设,新沟河工程基本建成。长江治理新济州河段、老海坝节点、天星洲汊道段河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镇扬河段三期工程开工建设。新一轮治淮主体工程入江水道、分淮入沂、洪泽湖大堤加固完成,川东港全线通水。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沿海输水支线、九圩港泵站、海堤巩固等工程顺利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中泓贯通工程全面完成,徐州市大沙河整治全面实施。各地灾后水毁工程修复、区域治理、城市防洪等工作有序开展。
列入国家考核项目投资计划执行进度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列入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项目和江苏省2016年重大项目名单的水利项目进展顺利……一批批重点水利工程的上马、推进和验收,为江苏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筑牢水利基础。
农村水利持之以恒惠民生
高标准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农民与城里人享受同样的自来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水利重点县工程、高标准农田项目、规模化高效节水……遍地开花的民生工程,彰显了江苏水利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情怀。
农田水利建设,既关乎国家“粮袋子”,又关系农民群众“钱袋子”。2016年,江苏围绕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田水利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民最关心、最直接但又无力解决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年来,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旱涝保收农田13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8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拥有持续、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不仅是百姓心中的企盼,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健康的必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任务。
江苏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都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来抓。江苏在完成国家规划的基础上,自2013年起,按照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一体化的要求,2016年已全面完成涉及1482万农村居民的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价”的目标。此外,完成4730座农村桥梁建设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建立农村河道轮浚和长效管护机制,完成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项目投资9.84亿元。
对于水库移民和“两湖”搬迁群众、黄墩湖滞洪区等苏北六大重点片区群众,江苏积极推进水利帮扶工作,出台了《江苏省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在全省经济薄弱移民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组织制定丰县湖西片区“十三五”整体帮扶规划及2016年实施计划,有序推进各重点项目;骆马湖、洪泽湖搬迁群众及水库移民帮扶工作扎实开展,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工程项目陆续建成。
生态文明以水为媒绘美景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皆是人民所盼。江苏水利人始终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江苏得到了最好诠释,江苏连续三年在国务院考核中获优秀等次。2016年,率先出台《江苏省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江苏省用水总量管理办法》,强化用水需求和过程管理,控制用水总量。同时,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建成6个省级节水型示范区,创建节水型载体205个、第二批节水教育基地15个;强化水功能区管理,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水功能区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基本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的基础上,启动23个乡镇水源地达标建设;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严控入河湖排污总量。
同时,9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有序实施。江苏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推进“水美乡村”创建,到2016年已建成“水美乡镇”119个、“水美村庄”1001个。在水库库区结合移民帮扶,新增“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建设示范村22个。大力创建水利风景区,已累计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5家,实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市级层面全覆盖,形成水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广覆盖推进局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村庄到城市,从水库到河道,水生态文明建设给生态、生活悄然带来变化。伴随着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开展,以水系为脉络的现代城市生态格局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带领江苏走出了稳步推进、全面提速的发展之路。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加快灾后治理、补强水利短板的紧要之年。2017年水利工作将深入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关键,补齐农田水利设施短板;以兴水惠民为主线,推动民生水利工程实施;以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抓手,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以河长制、农业水价、河湖工程管理划界确权等改革为动力,激发水利发展新活力。开拓创新,扎实进取,推进建立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全力提升水利综合保障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保障。(作者:陈锋 吴卿凤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