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
江苏省东台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碧水映照“黄海明珠”
日期:2017-08-18 来源:东台市水务局 作者:郑华美 许有文 贲婷华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东台,西依江淮、东拥黄海,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之美誉。
和着时代发展的强音,从2013年起,东台市开启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新征程,4年,勠力前行,一个以水为媒的崭新城市正吸引着世人的瞩目……

深挖掘广传承弘扬水文化

竭力挖掘历史水文化。泰东河整治工程中,发掘晏溪河遗址、泰河村遗址等沿河历史文化,将东台的历史文化溯至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新石器时期。遁循历史遗迹,他们挖掘古捍海堰,将东台的治水史推至公元976年。缮故居、觅史迹,为清代著名水利学家冯道立演绎《淮扬水利图说》《测海蠡言》等学说,如今冯道立故居已成为中小学生治水爱国的教育基地。
致力凝炼近代水文化。19世纪70年代初的东台,10万大军齐挖“三河一路”的壮举,已成为空前绝后的鸿篇巨掣,积累了“敢闯敢创、艰苦奋斗、团结治水、不怕困难”策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已入载地方志史册,成为东台治水兴水的“精神粮食”。建国后肩挑人抬的“治水号子”依旧震撼治水人的梦想,成为东台水文化不可或缺的流行音符。建造于民国御潮排涝的“三门闸”,引水于19世纪50年代的第一座电灌溉站—三灶电灌溉站,矗立于19世纪60年代的“亚洲第一泵”等一批“水利使者”“风姿犹存”,讴歌着拳拳治水先驱。
合力开发现代水文化。新时期,东台市委市政府大做“水绿东台”文章,搭建载体,大唱大颂大宣主题文化,营造亲水东台。该市水务部门率先提出创建“综合水务、平安水务、民生水务、智慧水务、法制水务”五大水务,打造行业品牌,营造特色水文化。在市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在水利基层单位建立廉政水文化教育基地,每年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水为媒主题征文、主题演讲活动,寓教于水,以水传情。建立“水务行业名师工作室”,以师带新,以师传承,光大水文化。

高起点多层面营造水景观

在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进程中,东台市始终秉持高点规划、理念创新。
依史“拓”景。西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发祥地,依托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生态湿地,将自然风光与古建筑融为一体,再现人在“城”中游,水在足下溪的生态美图。依林“触”景。集“林”“水”于一体的黄海森林公园,是江苏沿海唯一冉冉再现的“绿色氧吧”。园内水系三纵三横,绵亘8.5公里的引水渠似一条巨大的卧龙,源源滋润着这方有着半个世纪履历的人工园林。依库“生”景。在城市西郊,建设40多公顷的人工水库,园区兼容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精细节水农业灌溉系统与生态农业开发,为集水、生态、观光立体融合的力作。依湖“园”景。在占地400公顷的沿海湿地“八里风洼”,开发集旅游观光、生态种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区,人工冲挖“千宝湖”93.33公顷,被誉为“诗境家园、人间仙境”。依河“布”景。在城区河道,植绿布景,造亭榭,建水阁,装点生态浮床,打造滨河风光带。在农村,举力开展生态河道创建,水美乡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甘港成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临塔荣登首届“江苏最美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依物“造”景。农村灌排站建造与新农村建设同频共振,成为点缀水利的亮点。流域水利建设推行造景与发挥工程效益兼顾。
依堤“植”景。依托百里海堤构筑防风防护林屏障,持续不懈的耕耘,使东台沿海堤防拥有各类用材林1800公顷,千亩成品银杏林“冠盖”全省。依海“兴”景。依托滩涂优势,开发“风光渔”立体产业,成为叫响国内外的产业化观光项目。

大投入举全力提升水环境

“十二五”期间水利投入30.57亿元,2016年以来水利投入10多亿元……
沉甸、厚重的数字,折射出东台兴水改水,大举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阔步与铿锵。
力推水资源环境治理建设。历时4年,组织实施泰东河清水通道工程建设,东台的“母亲河”已再现原生态的“亲昵”。综合治理川东港流域工程,实现了“通江达海”的梦想,区域引来了充沛的水源,改写了这一地区发展的历史。
堤东,全国大型灌区,6年来,东台市连续组织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兴建了一大批节水改水工程,灌区水环境建设迈上现代化大道。
农村水源建设持续常态化。“十一五”以来,东台每年疏浚农村河道近700万方。进入“十二五”,东台全面推行河道轮浚制,持续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
力推水安全环境治理建设。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坚持城市建到哪儿,政治经济文人中心的“设防”就到哪儿,城市防洪固若金汤。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全面提升农村集镇防洪能力,合力加固改造病险闸站,大兴圩堤达标建设,东台农村“丰收指数”链接着“幸福指数”。
举全市之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2013年,东台在苏北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全覆盖,同步高态势推进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饮用水源地成“免检”地带。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按照镇区规模,一座座集镇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集镇污水实行集中收网处理。广泛推广生物农药应用。建立各类秸杆收贮加工网络,多管齐下控面源污染的格局在东台农村已蔚然形成。

掀改革抓长效构建新机制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在路上,东台正是沿着这一路径抓长抓常……
抓建立污控监管机制。按照各类水功能区目标值,定期组织水质检测,对超排超标提出意见,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措施。抓建立水情调度机制。建立水情预警机制,全面推行地下水、地表水计划用水,构建供水原水、地下水观测井、重要水情在线检测监管系统。抓建立水生态修复机制。构建交通干线整体推进或整村推进的水生态修复模式。抓建立常态保洁机制。在城市实行“大城管”专业化管护河道环境。在农村全面推行“河道保洁、道路养护、垃圾清运、绿化管护、设施维护”五位一体,全市共组建369个专业保洁队伍。抓建立行政首长挂帅机制。建立市镇村各级河长制,市领导垂范披挂,各级干部众志成城,一河一策成效显山露水。抓建立社会宣传机制。在《东台日报》、东台电台常年开设专栏专题,常年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行系列专项宣传。抓建立法制联动机制。开设水事案件“110”执法与服务平台;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商议事制度;推行“两法”衔接,构建重大水事联合行政机制。抓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水资源环境管理列入政府对各镇区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奖补资金挂钩、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水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无

下一篇:黄海明珠“金东台”水韵利泽百万人

江苏水利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封面授权,禁止使用 联系电话:025-86338888
备案序号:苏ICP备120758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