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
烈日下的长江“把脉人”
日期:2017-08-03 来源:张家港市水利局 作者:张家港市局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提及在烈日下坚守的一线岗位,有一群人显得十分低调,他们是长江治理工程管理处测量队的队员们。说他们低调,是因相比其他烈日下工种工作状态的直观呈现,测量队员的工作近乎不为人知,因为他们的工作成果最终体现在一张张枯燥的工程图纸上,能对这些图纸进行解读的往往也只有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几乎无人能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艰辛,但他们仍然在烈日下努力坚守,用汗水一点点描绘出一幅幅测绘图,为我市沿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日前,记者走进了这群不辞辛劳的长江“把脉人”,与他们共同感受这个夏天。

    时间:9时30分

    地点:老海坝10号丁坝

    1

    迎“烤”验

    行走在崎岖的丁坝上

    7月的长江边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凉爽,烈日当空,江风卷来滚滚热浪,反而更让人感觉酷热难耐。灼人的骄阳下,长江治理工程管理处测量队队长唐玥正在和同事架设基站,以确保后续测量能顺利进行。十几分钟后,基站架设完毕,相关数据也已校核到位,唐玥黝黑的皮肤上沁出了层层汗珠,他顾不上擦汗,马上和同事穿上厚实的救生衣,举起颇有些分量的RTK流动站,朝丁坝走去。

    “这片区域是我们水上测量测不到的‘死角’,所以需要通过陆地测量测出的数据进行辅助。”唐玥的话语让记者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是陆地测量,为何要穿救生衣?跟随唐玥踏上丁坝,记者才得到了答案——丁坝布满碎石,崎岖不平,正常行走也易摔倒,而测量队员们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数据,需站在丁坝边缘进行测量,边缘常受潮水冲刷,更为湿滑,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江中,“测量工作有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就算天再热,救生衣也不能脱。”说完,唐玥和同事小心翼翼地沿着丁坝边缘前行,开始数据采集和测量工作。

    10号丁坝面积较小,但据唐玥介绍,要得出精准数据,他们最起码要沿着这小小的丁坝测量50个特征点。一个多小时后,唐玥完成了测量工作,脱下救生衣,记者看到他的背后已渗出盐渍。“这已经是最简单的测量了。”当记者感慨测量队员工作辛苦时,唐玥笑着表示,一年里,除了大风、雷暴等恶劣天气外,他和同事们几乎天天都在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他们早已习惯了夏天的酷暑和冬天的严寒,“对于我们这些测量队员来说,完成项目就是目标,顶住炎热、严寒就是过程,不管环境如何恶劣,该有的步骤一个也不能省。”唐玥如是说。

    唐玥2004年入职,见过不少“大风大浪”,有次在长江中心的一座小岛上测量,GPS卫星信号不好,为了测出一个点位的数据,他在烈日下等了半个多小时,“我们的职责就是监测相关数据,消除安全隐患。辛苦点不算什么,只要沿江岸线安全得到保障,我们就觉得值。”虽然其中艰辛、苦涩只有自己知道,但对唐玥来说,那一身饱受阳光照射和江风“洗礼”的皮肤,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好嘉奖。

    2

    时间:14时30分

    地点:测量船船舱

    战高温

    航行在蒸腾的江面上

    “潮快来了,准备上船!”13时40分,停靠在码头边的测量船上传来一声吆喝,测量队的4名队员穿戴好救生衣,一个接一个踩着发烫的甲板走进了8平方米不到的船舱。赶潮,是测量队员们工作的常态。“有的河床较浅,平常水位时测量船容易搁浅,只能在足潮的时候测量。张家港区域地处长江河口感潮河段,每个月的最大潮一般出现在农历初一至初四、十五至十八,而且最高潮位往往出现在凌晨两三点,我们会提前出发,错过时间就采集不到数据了。”测量队员唐杰告诉记者,为了赶潮,测量队员经常等到凌晨,黝黑的皮肤也盖不住深深的黑眼圈。

    船舶驾驶员徐洪全和队员对接完毕后,熟练地转起船舵,驾驶测量船向测量点位驶去。在行驶过程中,徐洪全双眼紧盯前方,唐杰坐在他身侧,紧盯着面前的测深仪。测深仪的屏幕上,实时反映测量船航行轨迹的小点在不断前行着,随着小点位置的变换,屏幕上出现了一段完整反应水下地形的点云,“这是由安装在船底部的目前最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回传并自动记录下来的水深数据,红色部分是比较浅的区域,蓝色部分是比较深的。”唐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使用的是单波束回声测深仪,随着对测深、海底地貌要求的提高,单波束远远不能满足测量要求。因此,去年我们引进了测深精度和分辨率更高的多波束测深系统,这个仪器能达到0.5度的波束角,在30米的深度下可以测出0.13米大小的石块。”

    新设备的投用不仅使测量工作更为精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船舶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徐洪全从事船舶驾驶工作38年,是个“老把式”,回忆起2005年第一次开测量船,他直言“难度太高”,“要开得直,要保证测量点位全覆盖,还要避让江面上来往船只……”徐洪全说,第一次测量工作结束后,他“手都紧张得发麻”,“现在换了新设备,开船比以前要轻松一些了,不过即使是这样,想开好测量船仍是一种挑战。”徐洪全告诉记者,他在按规定线路驾驶船只的过程中,得时时根据测深仪上显示的数据不断地调整船的航向,以确保数据精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船舱温度越来越高,徐洪全和测量队员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为什么不开电扇或空调呢?”听到记者的疑问,满头大汗的唐杰转头解释,测量仪运行需要一定的电压,若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极有可能导致电压不稳,“只要能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我们热点不要紧。”唐杰用手背擦擦汗,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测量工作中。

    3

    时间:17时

    地点:长江治理工程管理处

    斗疲劳

    奋战在星辰点缀的

    “平安线”上

    离开蒸炉一般的测量船,记者一行回到长江治理工程管理处,这次采集的数据也已通过网络传送至长江治理工程管理处自行设计研发的“沿江河势分析信息系统”软件中,绘图工程师们正在紧张地分析数据、绘制图纸,虽然办公室内开着空调,但这群脑力工作者们的鼻尖也溢出了汗滴。

    “一天的测量数据最快也要三天才能绘制成图,为了沿江岸线的平安,我们通常都会加班加点绘出图纸,尽早为治江提供有力参考。”工程师陈益锋随即点开沿江河势分析信息系统,只见通过分色图、断面比较图、定点分析图、三维模型等形式,近10年来的沿江水文勘测数据、水下地形冲刷情况、地形变化一目了然,“这个软件是我们根据实际工作‘定制’的,专业性、针对性都很强,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治理效果。”

    据了解,我市沿江岸线共有百余公里,其中险工险段共24公里,占用沿江岸线企业30多家。近年来,随着我市沿江经济的迅猛发展,沙钢集团、永钢集团、东海粮油等企业为方便水路运输,纷纷在沿江建造码头。保障沿江码头、江堤的安全和稳定不仅关系着我市经济的顺利发展,也是确保港城百万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任务。“按照规定,在非汛期,我们每个月都会对数据进行监测,现在处于汛期,我们加强了监测频次,每次测量我们都会将数据绘制成图、分析处理,以及时掌握河势动态及水下地形变化情况,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往往一个任务刚忙完,又有其他的任务摆在眼前。”总工程师张立辉介绍说,一直以来,他们都将长江水文监测,特别是易坍江地段的动态变化作为中心工作,严把沿江企业的水下安全关,“正因如此,不少码头区域的安全隐患才得以及时消除。”

    从长江治理工程管理处离开时,天色渐暗,透出灯光的办公室窗口,在黑夜中就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通过一天的采访,记者既感受到了夏天最真实的热,又感受到了这群长江“把脉人”身处一线的辛苦和坚持,他们用辛勤付出守护着浩瀚长江的平安、祥和。

上一篇:水政人的“铁骨柔情”

下一篇:兴修水利保安澜 ——张家港市防洪工程建设现场见闻

江苏水利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封面授权,禁止使用 联系电话:025-86338888
备案序号:苏ICP备12075816号
点击进入首页